我由於體質關係不適合喝青茶類,但在一次因緣下瞭解可以喝老茶後,就此栽進老茶世界裡。從2004年開始買台灣炭焙老茶以來,到目前已經有16年。當時市面還沒很流行,在網路上較少有台灣老茶文章及賣台灣老茶商家。
我於2010年從公務機關退休,由於對老茶有興趣就在雅虎設置【芳茶居】部落格發表文章,後來部落格因故要停掉,因而將文章轉至痞客邦,但不適應新系統操作,就較少發表文章。
我由於體質關係不適合喝青茶類,但在一次因緣下瞭解可以喝老茶後,就此栽進老茶世界裡。從2004年開始買台灣炭焙老茶以來,到目前已經有16年。當時市面還沒很流行,在網路上較少有台灣老茶文章及賣台灣老茶商家。
我於2010年從公務機關退休,由於對老茶有興趣就在雅虎設置【芳茶居】部落格發表文章,後來部落格因故要停掉,因而將文章轉至痞客邦,但不適應新系統操作,就較少發表文章。
我泡老茶給朋友有喝時偶會聽到「這茶氣很強」,茶氣有無或強弱並非每個人都能感覺得到。
茶氣聽起來似乎很玄,茶氣到底是什麼?有甚麼功效?每人說的多少有所不同。有人說喝完有茶氣的茶全身通暢、有人會打通某穴道、有人會打嗝、有人會全身發汗、有人眼睛發亮心情愉悅,每人描述莫衷一是。
本人收藏的老茶大多炭焙陳年老茶,一般而言都有焦糖香,前幾年茶行老闆在焙火時沒有焙得很重,因此才會有120416老茶,採壺泡時分段出現百香果香、蜜香及焦糖香等三種香氣。
要存做老茶是否復焙眾說紛紜,一派認為千萬不能復焙,一派認為當茶受潮或有雜味時一定要適當復焙。其實兩派都對,最重要原則即保存過程沒有受潮或染有雜味。
這款茶最早曾在2012年5月8日部落格發表過,記載買茶之因緣,至今已有4年多,其間未再復焙。
120416炭焙陳年老茶之產區及產季是翠峰(民國)95年春茶,當時該茶之茶質及喉韻表現都很優異,雖稍有收斂感,不過有很特別的蜜香及焦糖香。
一般而言,茶樹生長過程不噴灑農藥,茶葉經小綠葉蟬吸食過,所製成茶乾經沖泡時會有蜜香出現。
在我收藏炭焙茶過程中,非常難得有幾泡茶具有蜜香,分別120416翠峰民國95年春茶、130202特富野民國101年冬茶(野放)、141009翠峰102年秋茶、150620翠峰民國95年冬茶、以及160609梨山民國98年春茶。其中120416及150620這兩款茶至今已有10年,在陳化過程中歷經多次精緻炭焙,由於是高山茶其茶湯除非常柔軟細緻外,又有焦糖香及蜜香,表現非常突出。
內人學茶道即將結束,需要用到一些茶具,6月20日與親戚一起去屏東清營巷看茶具,黃老師泡二款(其中一款冬片)未復焙台灣老茶(二十多年)招待,該兩款老茶都非常優質,截至目前乾燥度不錯,不過喝了以後,身體告訴我它還有刺激性。
我拿了兩款有復焙陳年老茶請黃老師沖泡,一款是091208民國91年翠巒冬茶,離最後焙茶日已有6年多,泡水應有8泡以上,黃老師評語有水蜜桃香;另一款070405民國85年武界春茶,離最後焙茶日已有9年多,茶水厚重、回甘、喉韻佳、焦糖香,黃老師評語茶很特殊,喝了以後有一股氣一直往頭頂衝。
熷烏龍茶-這是由中興大學曾志正教授所指導的論文,係在研究台灣烏龍茶如果經反覆烘焙及陳放將轉化成精製烏龍茶之文章。
台灣老茶陳放過程依復焙與否,可分復焙及不復焙兩種。不復焙主要認為復焙會傷及茶質並附帶會有老茶年紀造假之可能。而個人一路走來始終認為,茶如經適當復焙可以加速茶葉轉化,將來也會是一款優質老茶。如今曾教授帶領學生從事科學分析後,認為「加溫烘焙才有機會提供化學反應的平台,引發內含成分的明顯變化」、「適當的烘焙與良好的陳放,無論其製程時間的長短,只要工序精準並卻藏茶得宜,能增顯出特有韻味者,都是可以有效轉化提升熷烏龍茶的品質,可視為烏龍茶的升級版」。這個研究論點,讓有復焙的老茶在學術上亦獲得肯定。
我有一位朋友原來都喝翠玉,有次他陪客戶上阿里山並邀我同行,我以炭焙陳年老茶請他們喝,他們皆沒有特別的感覺,只覺得茶不錯而已。
有一次其公司遇到重大挫折,情緒差心很煩,我送一點炭焙陳年老茶給他,我說老茶可以舒緩、鎮靜情緒。在這次因緣下,他從此不喝翠玉而迷上台灣老茶,尤其是焦糖香,現在他買茶特別喜歡有濃烈焦糖香,如果感覺不夠重還要求茶行老闆再焙一次火。
木炭焙茶與機器焙茶都是藉熱能讓茶葉乾燥,以達到調整茶滋味及長久保存的目的。兩者主要差異,木炭具遠紅外線,在烘焙過程可讓茶葉裡外乾透,再加上烘焙中茶葉吸附炭之香氣(最適合焙茶有竹炭、龍眼炭、荔枝炭)及炭酸成份,使得炭焙茶香氣獨具且茶水較軟,截止目前仍有一群喜好炭焙之品茶人士。
最近試了一些15年以上的老烏龍(061227&070405炭焙陳年老茶),離最後焙火日期6年以上,茶湯紅濃、柔順、回甘、陳味(稍有)、焦糖香濃郁,感覺很不錯,但為珍惜老茶得之不易,都只用保溫瓶沖泡。
我曾收到朋友贈送2盒陳放30年的老茶(每盒1斤裝,其中1盒標籤打印民國72年,另盒打印不清楚惟日期應該稍後),產地文山,條索狀,以瓷花瓶(開口以保利龍為塞)裝茶,裝於紙盒內,受贈後我才拆封。沒有受潮,茶乾即呈仙草味,茶質與茶韻均優。
用原茶存做老茶,即以製茶廠所做毛茶(沒經茶行雇工揀枝也沒烘焙)存做老茶,只要乾燥度夠應該也沒問題,不過半球形茶葉不易一次乾透(條狀則不會有此問題,不過另要考慮質的保存問題),也就是怕金包銀,放久容易出問題。
團圓飯後孩子忙著在電視上打電動,我也忙著用LINE與親朋好友拜年,九點多我泡一款老茶與家人分享。我拿060103用保溫瓶350cc(茶乾6g)及500cc(茶乾9g),茶湯浸15分鐘(內人喜歡淡一點)倒出,兒子本來說已吃太飽不想喝,不過茶經過他身邊,聞到香氣他就反悔,也說要喝一杯,大家喝完之一致之評語香、甘、順、韻佳。
記得民國94年我開始接觸台灣陳年老茶時,想在網路尋找一些資訊好像不多(當時有藝術筆記網-茶顛話茶,T4U等),商家亦不多。近一、二年來喜歡台灣陳年老茶的人多了,賣老茶的商家也多。不過消費者應先研究或先少量購買,俟瞭解老茶質的之優劣並會選擇時再多買,以免買一堆品質不佳又難下肚的老茶放在家裡「顧人怨」。